(网经社讯)2020年春,一场病毒肆虐华夏大地,举国同心,共同战疫。而京东、阿里等“非典”中创新萌芽的星星之火,已然成为今日扛起大梁的中坚力量。 2月12日,湖北省政府发出公告,由京东承建应急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。这是政府在关键时刻对民营企业的信任与选择,也是对企业家精神、效率和科技力量的信任与选择。 这种精神、效率和力量的可贵,远远不只是带头捐款捐物,更体现在从前线抗疫到后方支援,从非常时刻到生活继续的方方面面。 医疗物资告急,它们在全球范紧急调运物资送往一线;武汉封城,它们倾尽全力打通一条生命通道;全国响应居家隔离号召,又是它们保障生活和医疗物资的正常供应…… “利用自身优势确保了物资供给和送达,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基本需求。”2月3日,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京东被商务部和交通运输部等接连点赞。 另一边,则是钟南山院士的感谢题词在各大社交平台迅速刷屏。 “您好,请问这里是京东物流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特别通道的客服吗?” 1月31日晚,京东物流接到了一个“不寻常”的电话。电话的那一头,是钟南山院士团队的工作人员,对方需要将100台制氧机紧急运往武汉的抗疫第一线。 收到需求后,京东物流快速响应。 2月2日上午,100台制氧机完成交付。听闻消息的钟南山院士十分惊讶:“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完成任务!”并动情挥笔: “感谢京东心系医疗救助一线,以最快的速度将急需医疗物资送达武汉!”
而这已经是京东物流紧急向一线调运医疗物资的第10天了。 早在1月21日,当其它平台型物流公司苦于快递员告急时,自持物流力量的京东,21万“兄弟们”迅速响应,采销、运营、客服等业务线大量员工取消休假,回到一线。 刘强东当初力排众议,坚持自建物流的决策,再次被证明价值。 当天晚上10点,京东就帮湖北宜昌药厂完成了一个四处求援而不得的紧急任务,将其生产的800箱共16000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紧急送往武汉。 武汉封城前夕,恐慌的人群拼命向城外涌去,得知消息的京东小哥们第一时间折返回武汉。他们因此被网友称作“逆行的红衣天使”,还被《新闻联播》连续播报了3次。 “别找我们了,找京东,他们还有办法”。 这是疫情早期,诸多收到求援信息的快递小哥的一致回答。 很快,更多互联网和快递企业投身进来,让冰冻的武汉重新血脉通畅。 在京东、菜鸟、顺丰等物流力量的努力下,1月23日至29日,武汉市揽收包裹83.7万件,投递包裹102.7万件,物流非但没有中断,运力反而还超过了正常情况。 “这个春节,京东小哥给了我全部的安全感”“感谢京东小哥让我活过来了”…… 疫情之中,在武汉,在湖北,在全国,快递小哥永远是“朋友圈中步数最多”的那个人。
前线全力支援,后方也被全力保障。 为了保障人们隔离在家的正常生活,京东网购、京东到家、京东生鲜、七鲜超市、七鲜生活等一律不打烊。春节期间,京东超市粮油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、方便速食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、牛奶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00%、饮用水成交额同比增长200%。 从除夕到初九,京东给全国消费者送达了1.9万吨主粮、590万升食用油、1.5万吨生鲜、1500万包方便面,300万瓶洗手液、180多万瓶消毒液、70多万瓶除菌洗衣液、近40万瓶衣物除菌剂…… 这每一个数字背后,都是一个家庭的生活保障,一个企业的运转支持,是经济与生活在非常时期的继续。 京东只是一个范例。阿里、腾讯、美团等互联网企业,包括其他科技企业,也都在最困难时刻爆发出最大力量,从信息到物资,从生活到生产,极力保障。 包括在医疗力量告急之时,也是它们第一时间顶上去。 在支付宝,用户不仅可以在线问诊,还可以实现送药上门。京东健康不仅提供免费在线问诊服务,还先后组织6场针对疫情的“名医”公益讲座,联合17家药企推出用药福利计划…… 当年的创新力量,曾长期被认为是虚拟经济的互联网,在这个冬天爆发出最大的力量,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被派上大用场,成了最实在、最离不开的需要。 就如同免疫力是人们对抗病毒的最强武器,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,资源、技术、人力等综合实力才是对抗各种灾难的最强武器。 虽然疫情还没结束,但如何在疫情中尽量确保经济社会运转,在疫情结束后尽快恢复经济,确保国计民生不因疫情而有大的负面影响,已成全社会的又一个头等大事。 这个更大的战场中,17年来持续茁壮的互联网科技力量,再次主动请战,肩负重任。 能力越大,责任就越大。17年前,面对“非典”,京东、阿里拼尽全力只为了活下去,活得更好。17年后,直接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它们,成为支援无数企业跨越隔离之碍,保障经营持续的生命血脉。 1月30日下午,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决定自2020年2月1日起,对武汉区域饿了么商家分批次减免佣金;2月2日,京东面向平台25万商家推出了11项补贴支持措施,涵盖费用减免、金融和物流支持、流量支持、技术支持等;2月10日,京东又联合合作伙伴推出“企业复工保障计划”,开放技术和基础设施,出钱出力…… 与此同时,停课不停学的线上课堂、隔离不停工的线上会议、云办公,纷纷以摧枯拉朽之势,让数年才能完成的变化,在短时间内爆发。 2003年,世界卫生组织因为“非典”将北京等地列为疫区并发出旅游警告,结果导致当年二季度国家经济增速整体下跌了2个百分点。 但当年全年GDP增速最终达10.1%,比2002年增速还高1个百分点。2003年到2007年,连续5年,中国的GDP增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。
“非典”期间受到堪称毁灭性打击的很多行业,比如消费、服务业也都在此后蓬勃发展,并诞生出一批百亿、千亿级公司。 例如,京东、阿里开始了电商经济的新传奇;以携程为代表的在线票务崛起;以新东方为代表的的教育机构开始尝试线上教育;马化腾为QQ找到了靠谱的盈利模式;32岁的丁磊借助游戏业务坐上中国首富的位置…… 如同2003年。这次疫情,带来很多困难与挑战的同时,但也正在催生新的空间与机会。 京东、阿里等编制的线上线下大网,以及大网背后的智能科技力量正加速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线上教育、线上医疗、线上办公一夜进入寻常百姓家……前所未有的生产、消费、生活、工作新方式正如雨后春笋般为经济注入新的动能,令经济更快转型升级。 最关键的是,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企业、企业家在关键时刻,危情时刻爆发出的力量。 困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,但意志化为行动,却可创造改变,造就新时势。 眼下,大小企业都在疫情前线、后方,为抗疫和疫中的国计民生,因应创新、主动作为、承担、贡献。 今天,他们的担当,明天,就可能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机会。 正如我们一直所强调的,企业家智慧和精神,从来不在资产表上,但却是国家经济的根基。 如同当年非典催化了京东、阿里,而阿里、京东推动整个经济业态与格局改变,进而让今天的经济更有应对的空间和韧性一样。今天的时艰,也一定会激发创业者、企业家,乃至全民族的斗志和创新创造,为更好的未来再伏笔。 疫情过后,谁会成为下一个阿里和京东? (来源:华商韬略 文/杨凯) |